林伯渠故居
来源:隆飞影视文化传播
时间:2017年02月16日
第二集 徜徉林伯渠故居 撰稿 裴劲锋
常德自古就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近现代以来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先后涌现了宋教仁、蒋翊武、刘复基、翦伯赞、丁玲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林伯渠就是这批先贤的杰出代表。在长征路上,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举着马灯为红军战士指路导向,已成为一座历史的丰碑。
林伯渠,他曾加入国民党,作为国民党的高层领导人,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胜利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是 “中共五老”之一。新中国成立时主持开国大典。尔后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届、第二届副委员长。这位共和国的伟人,出生于临澧县修梅乡凉水井村。
下面请跟随我们观瞻林老故居,缅怀先贤。
故居位于临澧县修梅乡凉水井村,离县城约13公里,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85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林老故居按历史原貌进行了修复,邓小平同志为其亲笔题写了“林伯渠同志故居”金字门匾。
林老故居共分为19个部分,作为主体建筑的故居座北朝南,为三进,每两进之间设一天井,有正房14间,杂室5间,建筑面积857平方米。砖木结构,两侧封火墙造型,后堂屋“九牧世家”之匾牌,高悬梁上。故居前有稻田,后有茶山,左晒场,右池塘,树围约4米的千年古柏巍然屹立于前晒场中央,一派庄重肃穆的气象。
整个建筑古朴典雅,“诗礼伴家”之气息浓厚。林伯渠的童年和青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故居内开设六个陈列室、陈列林伯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照片和文物资料。陈列馆内有林伯渠的生平介绍,同时林伯渠生前的学习资料、部分所著文章以及部分生活用品都被陈放在馆内,供后人学习与瞻仰。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将林伯渠故居打造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红色文化景点,被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选定为“党员教育基地”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林老故居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成为世人敬仰的红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特别是几年来,临澧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故居的保护、开发、利用的工作力度,新建了纪念广场、纪念馆、游客接待中心和休闲体验中心。走进纪念广场,四周松柏环绕、气氛庄严肃穆。广场为圆弧造型,广场正中央,在方正厚实的基座上矗立着阔步向前的林老铜像,蕴涵着林伯渠“彻底革命、永远向前”的人生。铜像后面花池中央八块躺卧的花岗岩无字碑,寓示着林老在党内位列第八的高位和八位子女。过了广场便进入了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林伯渠小道。小道蜿蜒曲折、狭窄崎岖。1901年5月的一天,15岁的林伯渠送堂兄林修梅去参加州试,登上山顶,林修梅说:只有站在山顶上又翻过去才有光明的前途。林伯渠当即说:那就把这山叫“前途山”。后来两个字的“前山”慢慢就成了 “前途山”。在这条小路上,沿路竖立了5块林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诗词碑刻。他一生写诗千余首,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位学士渊博的大知识分子。他的诗通俗隽永、意境深邃。这五首诗每一首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强烈的思想性。“伟业喜承十月先/纷飞相续十年间/共昭日月放光彩/竞扫秽瑕换旧天”这首诗就作于建国十周年前夕,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新中国诞生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同期声采访:(采访对象:临澧县宣传部长 内容:突出“三园建设”)
林伯渠故居在后人的不懈的努力下,将在新时代下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激励着后辈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