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隆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07367799 周老师
邮箱:1318274130@qq.com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
胡楠,祖籍湖南永顺,194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5岁那年跟随外婆来到常德生活。1961年常德市(县级)武陵春曲艺社招收学员,她看到了一张广告,上面有一条写着成绩优秀者可送至武汉曲艺团培训。因为父母亲都在武汉,她就想:我要是成绩好就可以去武汉啊,那我就可以回家了啊!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念头让她与常德丝弦结下了一生之缘。这一年,胡楠13岁。
◎学艺
胡楠在学校退学后到武陵春曲艺社参加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黄挥和戴望本老师,他们首先让她转转圈,看看身材怎么样,扮相还可以,唱了一首歌,嗓子挺不错的就告诉她准备去报到。
1961年10月,武陵春曲艺社正式开班。开班仪式非常简单,就是在老艺人于长生家中的堂屋里,学员有10多人。黄挥老师介绍说:“你们是武陵春曲艺社招进来的学员,这是你们的大师傅戴望本老师,从今天开始,他就要教你们唱常德丝弦了,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接着黄挥老师离开了,戴老师没有什么客套,直接开始教学员们唱丝弦,他说:“今天我们学习《双下山》里面的《满江红》,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我的手拍一下你们跟着拍一下,我的手指点一下你们也就点一下。这是4/4的拍子,手拍一下,手指点三下......”
第二天上课只剩下3个人了,其他人都走了。那时候,世俗观念很严重,有的认为一个好端端的青少年拜一群“瞎子”(盲人)为师,没面子;有一些年龄大的嫌每月18元钱工资太低了;还有一些女孩认为丝弦学徒5年,出师后实习2年,大好的青春年华在曲艺社一呆就是7年不划算。而胡楠只有一个信念,留在班里,认认真真跟着师父们学丝弦。
在武陵春曲艺社中,戴老师教了整整两年曲牌,然后再开始教戏。《满江红》是胡楠学的第一首曲子,老师边演出边教,她心无旁骛,白天学习,晚上看演出,回来再细细揣摩,凌晨四点,她就起床练声练气,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要学好常德丝弦,不但资质、悟性要好,还要要有恒心与毅力,戴望本老师发现,在武陵春曲艺社的学员中,胡楠不但学艺刻苦,而且嗓音圆润,唱腔纯正,资质、悟性等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不错,便将她引荐给匡鹤林老师单独“上小课”,胡楠成为了唯一一位全面继承匡鹤林、戴望本两位老师表演风格的嫡传弟子。
◎登台
1962年,武陵春曲艺社从小西门茶楼搬到了东门。老师们买了东门的一栋木板房,有上下两层,下面是茶馆,上面是老师们教学、办公的场所。学了两年以后,戴老师说:“好啊,你们已经学了八十七个曲子了,又学了二三十首折子戏了,你们准备一下,要上台对你们进行考核。”当时人们只知道茶馆二楼有一群女孩子,从来没有见过,是“养在深阁人不知”。结果把水牌一挂,消息一传出来,知道她们要开始表演了,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天中午,楼下茶楼的二十几张桌子就已经坐满了人,没有座位的就站在外面看。还有想看的人,只能站在街上听了。第三天,师父们就把台子搭到外面,在街上唱。令胡楠印象最深的是:东边城门不远处的楼垛子上站满了人;茶楼对面老防洪堤上也全是人;下面一家旅馆的楼顶上站的都是人。她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唱了半个月,轰动一时。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她学会了近百种曲牌,《双下山》《昭君出塞》《宝玉哭灵》等名曲名段更是手到擒来。
在人们的记忆中,总说常德丝弦是从茶肆到舞台。要说是茶肆,确确实实是茶肆,胡楠这一辈人唱丝弦就是在茶馆里唱的,可是她的师傅们并没有唱。师傅们靠讲评书,打渔鼓为生,他们从来没有在茶馆里唱过丝弦。
自1963年底开始,文艺界提出“破除封资修”口号,传统的作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老艺人们没有办法在茶馆里面表演渔鼓评书了,他们转而演唱类似《林海雪原》这些长篇英雄人物传记。但是听众少,收入也就少了,学员们的生计成了问题。于是老艺人们赶紧排了两台戏,到下面的乡镇去演出,自己养活自己。就这样,1964年,武陵春曲艺社到常德下属乡镇演出了四个月。考虑到乡镇人民对“剧社”不了解,只知道“剧团”名称,而丝弦不属于戏剧剧种,师父们便将“武陵春曲艺社”改名为“常德市曲艺队”。胡楠等一批青年演员挂牌叫做“青年演出队”,老艺人们则叫做“老曲艺队”,这样,他们两队就从人事上,经济上都分开了。
历史风云变化,常德丝弦成为胡楠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同时,常德丝弦的兴衰也让她的人生跟着一起跌宕起伏。1968年,“文革”期间的武陵春曲艺社解散了,胡楠辗转进入了内衣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与机器作伴,过着平凡的生活。1971年6月在武陵春曲艺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常德市(县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胡楠被调入宣传队中,与常德丝弦再续了六年的情缘。在这期间,她的艺术唱腔和嗓音条件更加成熟,她每天练唱八个小时,有时不惜练上二十余天,只为了演唱好一段十分钟的丝弦曲目。她除了演出之外,还参与编曲,这样,她进一步加深了对常德丝弦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1979年,常德丝弦再一次从繁荣热闹的场面回归平静,常德市(县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解散,胡楠从文艺战线进入华南仪器厂,渐渐淡出常德丝弦艺术喜爱者的视线,直到退休。
◎传承
2006年5月,国家公布第一批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录,“常德丝弦”榜上有名。2008年,谌晓辉、朱晓玲被确定为常德丝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常德市武陵区文化馆举行建馆60周年纪念活动,演唱常德丝弦的老艺术家们也欢聚一堂,大家纷纷敲起碟子唱起了常德丝弦,每个人眼中都饱含泪水。胡楠对着同伴们说:“我听匡鹤林师傅、李玉成师爷回忆说,解放前常德各地都有丝弦,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咬字行腔。常德市城区的丝弦主要在东门到西门、北门(现常德市第一中学附近)到下南门区域流行,并以此区域方言为标准常德话,按字行腔。1988年常德地改市,这一区域就是以前的常德市,现在的武陵区。”这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层面也越来越重视常德丝弦。2016年,在付芳丹馆长的多次邀请之下,为了守住常德丝弦的“根”,为了不让真正的常德丝弦失传,胡楠终于不再“蛰居”,与深深镌刻在她记忆中的常德丝弦再次作伴,把常德丝弦优美的曲牌和经典的唱段全部传授给学生。
常德丝弦的主要传承方式是师徒间的口传心授,乐谱起到辅助记忆的作用。胡楠为了能传承常德丝弦,每天坚持到武陵区文化馆给干部学员们授课,每次上课,她都精心备课,态度严谨。她的家中放满了关于常德丝弦的书,上面做了许多笔记。其中一本黄挥先生所著的《常德丝弦》,由于经常翻看,书的封面颜色有些褪色,书边微微泛卷。胡楠说:“我们有责任把常德丝弦传承和发扬光大,要不然以后可能就听不到真正的常德丝弦了。”
近年来,胡楠老师每周坚持两天时间到武陵区文化馆传授丝弦,一年52周,365天中有104天义务传承常德丝弦。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武陵区涌现出杨羹华、张莉、李庭婷、于淼等一批集唱、弹、演于一体的丝弦新秀;整理挖掘《宝玉哭灵》《王婆骂鸡》《昭君出塞》《双下山》《卖花词》《西宫词》《关公挑袍》《秦雪梅教子》等丝弦传统曲目;2017 年导演《闪亮的群星》获省文化(群艺)馆、站业务技能竞赛舞台艺术表演类金奖;2018 年编曲《一封举报信》获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金奖;同年,《一封举报信》入围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2019 年创编《靠山》荣获第六届常德原创文艺奖、创编《今天再唱新事多》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2020 年导演《昭君出塞》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杨羹华获新人奖提名、同年《今天再唱新事多》入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导演《爱在潇湘》参加第十届中国曲艺节;2021 年创编《绝对忠诚》荣获“颂党恩,跟党走”常德市百团大赛原创节目奖;2022 年创编《不屈的吼声》荣获第七届湖南省艺术节“三湘群众奖”最佳作品奖;同年《不屈的吼声》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
出于对常德丝弦的执著与坚守,胡楠的讲座被引进到常德市文化馆曲艺培训,她深入浅出的讲解常德丝弦,参加培训的有常德市各区县文化干部以及青年演员、青年学生等。会后,胡楠与大学生们交流:“我蛮喜欢跟你们讲这些(传统曲艺),让你们了解它,能够感兴趣就是一种传承。”
◎祈望
2018年8月,胡楠被评为常德丝弦“市级传承人”,有人曾问她:“你怎么现在才被评上传承人啊?”国家级传承人谌晓辉说:“她是常德丝弦的祖宗。”这句话彰显了胡楠在常德丝弦传承体系中的地位。
作为目前“辈分”最高的常德丝弦传承人,胡楠不因自己的传承人地位较低而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而是在退休之后默默坚守教学第一线,义务传承常德丝弦十余年。她的这种无私付出,得到了业界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今年她被推荐为常德丝弦省级“非遗”传承人。胡楠笑谈道:无论是什么级别,无论是什么岗位,老祖宗留下来的常德丝弦,我们这些传承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把它的精髓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能够认知丝弦、了解丝弦、喜爱丝弦,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丝弦。
原文:胡楠对常德丝弦的传承(湖南文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论文)
1964年胡楠(前右三)参加乌兰牧骑班
1975年胡楠(后右二)在常德市曲艺队
黄辉与戴望本(右)老师
胡楠指导学生演唱丝弦
胡楠辅导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演唱丝弦
胡楠辅导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演唱丝弦
胡楠与“雅韵新声”常德丝弦专场演出演员在一起
撰文:胡依婷
编辑:罗芊芊
审核:周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