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8007367799

常德名人
常德名人

联系我们CONTACT US

24小时咨询热线

18007367799

湖南隆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07367799 周老师
邮箱:1318274130@qq.com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德名人 > 常德名人常德名人
全国劳模李光庆
来源:丁志林 时间:2017年11月02日

  李光庆,1905927日出生于常德府桃源县庄家桥(今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 一个维吾尔族农民家庭,兄弟4人,他最小,未满周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庭贫寒,他未能上学读书,7岁就给财主家放牛,说是“放牛”,而财主还要他捣猪糠、打猪草,捡柴火,将每天的工夫安排得满满的。尽管李光庆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可常常遭到财主惩罚——不给饭吃。在他幼小的心里,认为粮食是世上的宝贝,饥饿是人最难忍受的。他13岁开始打短工卖长工,犁田打耙、抛粱下种、收获归仓样样内行。成家后先后生下10个孩子,其中有7个夭折,而且大多是活活饿死的。他为了养家糊口,在给人家打工种田时,总是勤勤恳恳,从中摸透了水稻生长的规律,中青年时代便成了种田的行家里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土地改革。此时李光庆40开外了,当他分到田地时,却高兴得像小孩一样欢呼雀跃——因为他有了自己的田地,可以任凭自己种作。他一门心思种粮,恨不得要让一株稻梗抽出两支谷穗。除了将自家田种好外,还抽空到缺少劳力的邻近人家去帮忙干活。1951年,庄家桥成立了王淑珍互助组,他被 推举为副组长,李光庆将全组田地当作自家田地一样看待。他主张精耕细作,不可马马虎虎,“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成了他的口头禅。结果,当年全组粮食产量比邻近互助组高出了许多,组里农民们都说是李光庆的功劳,因而引起了县里的重视。19521月,李光庆受县委派参加常德地区农业座谈会,听说南县、华容、安乡等地有了双季稻品种(当时桃源普遍种植一季稻品种万利籼等),李光庆喜出望外,表示要种双季稻。

  李光庆从常德开会回家,有人对他说:“俺这里气候不行,祖公三代都是插单季,不能改种双季稻” 。李光庆回答:“中国都解放了,插田怎么不能改?你们不改插双季,我改!”李光庆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参谋下,这年春分时节,他的早稻种谷就下了泥。接着他从山下砍来树桩,支撑在秧田四周搭起防风棚,又在田边生火熏烟,升高温度。寒朝过后,他的秧苗长得又嫩又绿。李光庆好不高兴,立即着手平整水田,等到秧龄期满,便将早稻插了下去。晚稻是根据品种安全期和最佳秧龄期在6月播种。这年,李光庆试种双季稻获得成功,一些因循守旧的人见到李光庆,也打心里佩服。当年 7月,李光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庄家桥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年底被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授予“水稻劳动模范”称号。自此,桃源县开始推广大面积种植双季稻,使得全县粮食总产跃上了新台阶。

  1961年,李光庆任中共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支部书记。当时,该大队第七生产队自然条件差,低产田面积大。李光庆就举家迁往第七生产队居住,致力于低产田的改造。当年 实验田亩产稻谷1270斤,比上年增产300多斤,改造低产田获得成功。1966年春,李光庆参加全国水稻生产科学实验交流会,又萌发了“稻—稻—麦”三熟制(即在同一丘田土里,春种早稻、夏种晚稻、冬种小麦)的想法。10月,他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从北京回到桃源后,赶紧和农业科技人员一起商讨“稻—稻—麦”三熟制种植方案,当年割了晚稻,就种下小麦。当时“文化大革命”正席卷全国,“革命”口号喊得震天响。李光庆说:“农民插好每丘田就是革命,多收粮食就有贡献”。有人将他的话提炼为“丘丘田里闹革命,蔸蔸禾上争贡献”。到1972年,李光庆实验田三熟制亩产2971斤,他所在的庄家桥大队,平均亩产1500多斤。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说:“多产粮食,就能支援国家建设,解决国家困难”。因此又有人将他的话提高为“做田里工夫,想天下大事”。他通过总结经验,改革田间管理方法,如预防病虫害、适时中耕、晒田,减少空壳率、增加千粒重等。1973年,他的5亩“稻—稻—麦”三熟制实验田,亩产创下了3328斤的高产纪录,湖南电影制片厂实地拍摄纪录片《三熟夺高产》,在广大农村上映,“三熟制”种植在湖南大面积推广。

  19751月,李光庆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这时李光庆年满70岁,新华社发出题为《人满七十,粮过三千》的电讯,报道了李光庆科学种田的事迹,《湖南日报》《人民日报》相继刊登。《人民中国》《中国科学》《植物学报》分别采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向全世界介绍。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尚处于粮食匮乏的时期,李光庆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成了水稻生产的一面旗帜。不少省、市自治区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全国各地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乃至苏丹、印尼、日本等外国专家学者前至实地考察,一住就是很长时间,庄家桥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气象万千。19773月,李光庆当选为全国科学大会代表。8月,当选为中共十一大代表。19783月,他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并当选为中国农学会理事。同年,国务院授予李光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耄耋之年的李光庆,身体违和,年老多病,才停止生产劳动,在家颐养天年。他一生先后20次获得“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其中国家级1次、省级9次、地级2次、县级特等劳动模范8次),还先后担任过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会长、中共常德市委委员、中共桃源县委常委、中共枫树公社委员会委员等职。此时,杂交水稻种植已经取代了传统水稻种植,粮食产量猛增。李光庆见着当地农民将他的“稻—稻—麦”三熟制改为了“稻—稻—油”(即田间冬季改种经济价值高的油菜)三熟制,也十分高兴。他是个实在人,平生克勤克俭,毫无奢求。1984年桃源县人民政府计划拨出专款,对李光庆居住的那处陈旧而又简陋的房屋进行维修改造,而李光庆谢绝了。他说:“我是个大老粗、没有文化,只会种田,有饭吃有房住就知足了,公家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还是把为我修屋的钱用到最要紧的地方去吧!”

  1989216日,李光庆因病逝世,享年84岁。(作者系桃源宋教仁研究会副会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