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8007367799

常德名人
常德名人

联系我们CONTACT US

24小时咨询热线

18007367799

湖南隆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07367799 周老师
邮箱:1318274130@qq.com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德名人 > 常德名人常德名人
名人特稿,从常德走出的著名社会科学家
来源:常德名人杂志 时间:2017年03月09日


从常德走出的著名社会科学家

——记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

秦乃钰

卓新平1955年生于湖南慈利,土家族,青少年时期在常德市度过,卓新平是我在常德地区教育局工作时的老同事,老邻居陈玉淑的大儿子,他在常德市长大成人并参加工作,后通过考研进入中国社科院。他是多次给中央政治局讲课的专家。下面,我根据以前对他的了解和不久前从他弟弟卓慈龙那里了解的情况以及网上搜索到的资料,综合整理成此文。

         

在常德长大并参加工作

  卓新平六岁时,父亲卓志喜、母亲陈玉淑从慈利县委会调到常德地区建设银行工作。1970年,母亲下放农村一年多后被安排在位于下南门新华书店的地区教学仪器站工作,他们全家便长期在此安营扎寨。我1972年常德师专毕业分配到地革委政治部教育组,与卓新平家做了几年邻居。在大家的眼里,卓新平是一个高高大大、思想单纯、敦厚诚实的好青年。即使“四人帮”大肆宣扬“读书无用”,他还是想千方设万计找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卓新平父亲于1999年患肺癌去世,母亲高血压中风几年后于2004年在北京离世,双双合葬于慈利杉木桥老家。卓新平妻子李素菊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儿子生得迟,还在读研。卓新平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弟弟叫卓慈龙,2004年在常德市建行保卫科买断后现在建行保安公司工作。他还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卓卡玲,常德师专英语科毕业留校,1993年随军,现在河北廊坊石油管理学院工作,高级职称,丈夫蔡盛耀是桃源县黄甲铺人,在解放军北京通州某部,少将军衔。

  卓新平先后就读于常德市卫门口小学和常德市一中。1972年,因有人退学而得以补空进入常德师专学习。由于获得了“迟来的幸运”,他不断努力学习,结果在那个“开门办学”、“教育要革命”的年代,他成了学校“白专”嫌疑。在各种警告和暗示下,他不敢再专攻当时自己学习的英语专科,但挡不住他求知的欲望,他转而广泛涉猎马恩列斯著作和文史哲知识。这样,卓新平首次接触到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简编》,并知道了任先生领导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这样一个具有“神秘意义”的单位。师专毕业后的留校成为了“留乡”,在临澧陈二分校经历了三年半无法读书的时光后于1977年底回到学校,并有幸被送到省会高校进修英语。进修期间卓新平目睹了人们“文革”后第一次参加高考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失去“高考”资格的他再次充满学习深造的渴望。1978年考研究生的消息传来,他无比兴奋,在同学的鼓励下他克服重重困难报考了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并于1978年夏第一次走出家乡、走出湖南来到了北京参加复试。当成为刚组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后,他亦得以拜师于著名学者、中国宗教学体系的开创者任继愈先生的门下,得到任继愈先生的引领提携、耳提面命。1981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并毕业留院工作。从此,卓新平步入了中国宗教学研究领域的最高殿堂。

          

中国宗教研究掌门人

  卓新平进入中国社科院后,不仅很快站住了脚根,而且一路顺风,游刃有余,步步高升。1981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3年5月留学德国慕尼黑大学,198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9月当选为德国(欧洲)宗教史协会终身会员;1988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1993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基督教研究室主任,199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欧洲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自1998年9月起,卓新平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卓新平谦虚谨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在学术研究上有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对年轻学者则全力提携,大胆任用。他有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精神和人生境界,令很多学界晚辈感到震撼、受到激励。这位学术巨人正引领着当今中国宗教学界的群英、完成春华秋实之连接和继承,从而迎来中国宗教学独立发展、体制创新、硕果累累的新时代。这位看似温文尔雅的常德名士,长期稳居中国宗教学术界的重要领导职位,成为红红火火的中国宗教研究掌门人。

  

 

荣誉满身著述等身的著名科学家

卓新平先生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深湛的学术功底、前瞻性的研究视角、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赢得了众多学术荣誉及社会头衔。卓新平先后获得的学术荣誉有:德国(欧洲)宗教史协会终身会员、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欧洲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说是学术荣誉满身。

  卓新平勤于笔耕,著述等身。个人专著(独著)有《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等19部;主编著作有《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督宗教与当代社会》等35部;参与合著有《当代世界民族宗教》、《现阶段我国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宗教大辞典》等8部;发表的论文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探究、宗教与哲学断想、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等中、英、德、法语论文171篇;发表的其它文章有数与哲学、“神秘”精神及其超凡体验、“超越”精神及终极关怀、“普世”精神及全球观念等66篇;译文有全球化与团结一致、宗教社团与国家、德国在克服贫穷上的变革、今日犹太研究等27篇;主编的丛书有“世界宗教研究丛书”、“宗教研究辞典丛书”、“基督教文化丛书”等9套。

  

活跃于宗教管理和社会管理两个舞台

  卓新平除先后在国家宗教界担任许多重要领导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外,还先后在学会协会方面兼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联合国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美国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董事等。在教学科研单位还兼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美国伯克利联合神学研究院主讲、英国伯明翰大学佩顿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主讲。在国家机关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评审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办哲学组成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民族委员会委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卓新平在2007年12月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与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共同就“当代世界宗教和加强我国宗教工作”问题进行了讲解。

  2013年3月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卓新平提出“加强中华民族文化意识,凸显中国文化精神”的建议。卓新平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今方兴未艾的中国文化建设中,应把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事业来推动,关注起着中国发展“潜在的精神力量”作用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精神建设。他建议研究并提出能集中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关键词”,展开对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系统理论探究,建立能凸显中华文化意识及精神的教育和研究场所,引起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前后,卓新平还发表从“文化强国”战略看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的意义、应关注宗教的文化战略意义、宗教媒体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等文章,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系本刊主编、湖南文理学院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