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8007367799

联系我们CONTACT US

24小时咨询热线

18007367799

湖南隆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07367799 周老师
邮箱:1318274130@qq.com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动态 > 文化动态-2020文化动态-2020
我的氏姓,我的故乡(下篇)
我的氏姓,我的故乡(下篇)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维吾尔族,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虽然,尝考元、明史籍,其中与我族谱中所载者颇相契合。我的族谱中说,翦氏先世姓哈,在宋时为西域回部望族。元太祖之西征,回部附之,屡从征伐,而哈勒即于其时随元军东征西夏,遂入中土。案宋时西城回部统属于高昌国。据《元史·巴而木阿而忒的斤传》所纪,高昌国居是兀儿之地。故高昌国者,实即畏兀儿所组织的一个国家。当时畏兀儿所占的疆土,北兼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县),以阿术河为界,南接酒泉,东至兀敦甲石哈,西临西蕃,而臣属于契丹(即西辽)。宋宁宗嘉定二年(一二零九年),闻成吉斯汗兴于蒙古,遂杀契丹人所派来的监国等官,欲通款于鞑靼人。适成吉斯汗遣使至其国,畏兀儿酋长大喜,即遣使效顺。自是以后,畏兀儿遂脱离契丹之羁绊,而转属于鞑靼。其后嗣屡从鞑靼出征,伐西域,灭西夏,灭金,灭宋,无役不从。哈勒大概就是成吉斯汗统率下的一支伊斯兰军的首领。他是否是畏兀儿族,我不敢断定,他之发迹于新疆的回部,即古高昌国,是可以断言的。哈勒之族,何时东徙中国本部,我现在不能说出年代,但他曾经参加鞑靼攻灭西夏的战争。考鞑靼之灭西夏,在宋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年),是哈勒之族在一二二七年业已东徙于甘肃东北一带,又可断言。哈勒的子孙在元代究竟是替鞑靼统治者防守西北边疆,抑或供职大都,史无明文,无从考证;但在元代有许多西域诸种族的人在中国带兵或参政,因而哈勒的子孙世袭将军,又是可能的。

哈勒之裔八士何以又投到明太祖的旗下呢?我的族谱中没有说明,但这个理由,是很容易想到的。因为当明太祖驱逐鞑靼之时,为了集中力量,不得不对回教诸种族采取拉拢的政策。同时,八士所统率的一支伊斯兰教的子弟兵也许不是明太祖所能消灭的。因此明太祖就不得不采用怀柔手段,赐之以汉姓,宠之以爵位,于是我的始祖遂成为明太祖开疆辟土的先锋。但是八士所统率的伊斯兰军究竟与鞑靼统治者有着历史的关系;为了防微杜渐,所以明太祖不能不把这支兵队调到南方以隔离其与鞑靼的来往。适逢当时西南诸少数种族发生变乱,因而明太祖就给这支伊斯兰军一个剿灭西南少数种族的任务,以执行以夷制夷的政策。

1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来取名兴宗,字国瑞,是濠州钟离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明朝的开创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关于平蛮之事,我族谱中所载,亦与正史契合。族谱谓八士平蛮两次,其一次为洪武五年,又一次为洪武十四年。拜著亦平蛮两次,其一次为洪武十八年,又一次为洪武二十二年。考之明史,以上四年,确有命将平蛮之事。如洪武五年,命邓愈讨湖南广西蛮,洪武十四年,命周德兴讨五溪蛮。洪武十八年,命汤和、周德兴从楚王桢讨思州诸洞蛮。洪武二十二年,命傅有德讨云贵诸蛮。在这几次战役中,我的始祖八士和二世祖拜著所率领的伊斯兰军,都曾经参加过,而且还是这几次战争中的主力军。至于汤和、周德兴、傅有德等,不过是明代政府派来的监军而已,关于这一点,从明代政府颁给八士和拜著的诏书,可以看得来出。但是在明史上却看不见这两位伊斯兰军统帅的名字。假如史官不是因为史料缺失,而是因为他们是外族,遂不予纪录,那便是对历史的不忠实。但是从“命将士于诸洞分屯戍守”一类的话看来,又似乎是不知道屯戍将士的名字。

拜著之子常蒲率领八士的一些部将,辞官北返回部,族谱不详其原因,但这一支人之回到新疆,则系事实。至于留居常、桃的一支,当明代初叶,确曾世显功名,他们的官爵,至今还铭刻在墓碑之上。

现在,敕建的“建功楼”,早已崩塌了,但这个建筑物的遗址,至今还可以依稀辨认。御赐的甲胄弓矢及其他衣物,早已散失了,但至今还能从族谱中看到一张清单。屯戍的遗迹早已消灭了,但至今我们聚族而居的地方,还是叫做“翦旗营”。世袭的镇南将军,早已取消了,但至今我们的族人,还是家家写着“镇南堂”的堂名。

历史上有些突然发生的事情,真是令人想不到的。当我的远祖住在塔里木盆地的时候,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会东徙中国本部,但是十三世纪初鞑靼人的世界征服正像一陈狂风暴雨,横扫世界而过,许多弱小种族的人民便像砂砾一样,被这历史上的暴风雨卷上天空,又落到他们自己想不到的地方。我的远祖哈勒就在这暴风雨的时代中,不自主地离开了他的故乡,徙向中国的内地。但在元代,中国与西北的交通,非常便利,驿使往还,万里信宿,在当时,我的族人,一定还是和故乡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谁知到十四世纪中叶,历史上又再飘起一阵狂风,把鞑靼征服者扫出了中原。在这一历史的风暴中,我的始祖八士遂又像沙砾一样,被卷到湖南。他们虽到湖南,但也并没有预备居留下去,所以我的三世祖常蒲还是宁愿辞官不做,回到故乡去了。想不到常蒲的兄弟常黎,他却愿意留在湖南,这完全是一种偶然的事情。从此以后,这原住新疆的一个哈姓的氏族,被历史上两阵狂风接力吹送,便变成了湖南翦氏了。

1

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新村翦伯赞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文革时期被破坏,2010年经中央批准按原址原貌修复。2011年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4月14日正式对外开放。

像这样以外族而改称汉姓的,不仅翦氏为然,在中国史上,其例甚多。如《魏书·官氏志》所列一百二十个外族的姓氏,未改汉姓的,仅有宇文、慕容、吐谷浑、贺若、那、庾六姓,其余一百十四姓,皆改为汉姓,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虽后来也有恢复原姓的,但不见得一百十四姓都完全恢复。这些以外族而改称汉姓的,当其子孙追述世系的时候,又无不妄据经典,冒充汉人。郑樵《通志·氏族序》曰:“姓氏之事,最盛于唐,而国姓无定论”,国姓何以无定论呢?这就是因为李渊的氏姓,是否为真汉姓,抑或还是外族改称的汉姓,尚有问题。同时,在相反的方面,汉人之改姓外族的姓氏者,亦往往而有。例如西魏时汉人之赐姓为拓跋、宇文、独孤、尉迟、贺兰等外族氏姓者,不知多少。此等改称外族氏姓者,其子孙又往往误以为其族属真的出自外族,而不知乃其祖先媚外求荣的权宜之计。一般地说来,大抵在历史上当种族交错的时代,氏姓的更易是常有的事情。如见复姓则指为夷狄之裔,见单姓则自矜神明华胄,有时恐适得其反。刘知几曰:“夫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我希望这些自夸世族者,还是要谨慎一点,以免过寄祖先,承祧他人。

自哈勒之东徙中土,到现在已经七百年了。自八土之再徙湖南,到现在也有五百多年了。历时既久,我们的族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语言文字,但在伊斯兰教的礼拜寺中,还可以听到用土耳其系的言语诵读<《可兰经》的声音。照现在的法律,我们总可以算是湖南人了。但我们的族人都还记得在十四世纪末,我们有一支同族,回到新疆故乡。这支同族的人,后来也许恢复了原来的氏姓,说着自己的言语。几百年来,他们备受女真人的压迫,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种族的自由,甚至还不承认他们种族的存在,但我希望总有一天,而且不远,他们能够粉碎“种族奴隶”的锁链。

(重庆《新华日报》一九四五年一月十六、十七日)

本文引自《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一辑)》

图片来源:网络

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