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隆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07367799 周老师
邮箱:1318274130@qq.com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
谨以此片
献给为常德汉剧事业默默耕耘的
艺术工作者们
六集电视纪录片
梨园颂
——常德汉剧名班文华、同乐合班建团60周年巡礼
第一集 四大名班
第二集 名角荟萃
第三集 艰难岁月
第四集 春风化雨
第五集 问鼎梅花
第六集 再创辉煌
出品单位:湖南省常德汉剧高腔保护中心■
摄制机构:湖南隆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6年8月
第一集 四大名班
湖南省常德市东临洞庭湖、西枕武陵山,是湖南境内最长河流沅江注入洞庭的所在地,自古就有“湘西门户”、“川黔咽喉”的美称。早在公元1905年,当时的清王朝就将常德港与湘潭港对外开放为“寄地港”,外国商人可以在此囤积货物,开办银行和商行,客观上加快了这里的近代化进程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多种文化艺术元素得以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曾被人们称作“常德戏”、“沅河戏”,现在称为“常德汉剧”的剧种,就根植于这里。
关于常德汉剧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元代,有据可考的时间至少在大明永乐2年就出现了戏班。到了清朝末年,形成了的瑞凝、天元、文华、同乐四大名班,他们将常德汉剧的艺术水平和传播范围一度推向鼎盛,对常德汉剧文化的发展起到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大名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一家戏”的传承。所谓“一家戏”是指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某些剧目成为某一戏班独有的经典之作,其他戏班难以企及。比如:《闹江州》、《清风寨》、《浔阳楼》等水浒前十回剧目,称“背时的宋江戏”;《御果园》、《斩雄信》、《龙门阵》、《五花洞》等隋唐戏,是瑞凝班的“一家戏”。天元班的表演素重文风,讲究字眼,侧重人物内心刻画,三国戏不同于一般江湖路子,是该班的“一家戏”。第十回后的水浒戏又称“行时的宋江”,以及全部封神戏、岳飞戏合称“三大连台”,是文华班的看家本领;并有《五风吟》、《双蝴蝶》、《三难新郎》等剧目,是文华班的“一家戏”。同乐班的《施公案》、《紫金山》、《齐星楼》等“山头戏”;以及《西厢记》、《贵妃醉酒》等旦角戏成为该班的“一家戏”。
四大名班不仅剧目各有侧重,人物造型、表演技巧、唱腔、曲牌、锣鼓伴奏诸方面,亦有不少独特处理,艺术上称之“一家路”,互视为门坎,艺人跑江湖易,换名班难,乃有“过班如投胎”之谚。因此,演员、乐师、台杂、管箱等,各班成员较为固定,有终其生甚至两三代人以一班为家者,大有人在。
我叫罗彩武,父亲罗同贵,是常德汉剧同乐班的当红小生,我的大哥罗炳泰、二哥罗炳银和我都是子承父业,在戏剧舞台上形成了自成一家的表演风格。比如父亲的《反五科》,大哥演的《三打平贵》、《八拜山》、《三杀》、《五图》,二哥扮演的马玉龙,三个扫堂三个旋子,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到(有人超过他),在常德汉剧里都是响当当的。
这是一座位于常德市老城区五宫街大梳子巷的明清风格的古老建筑,坐西朝东、宽12米、深30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这栋建筑四周是青火砖砌的高墻,仅有东边正大门一个进出口。大门是由上等木料做成,门上钉有铁皮和排列有序的圆头铁钉。大门的正上方有一块镶嵌在墙体内的黑色大理石,上面雕刻着“梨园”二字。这栋见证过常德戏剧数百年历史的建筑,又称为“老郎庙”。正殿中央供老郎神君塑像,旁列伶伦等牌位。殿右墙列挂上会戏班班牌,长方形直挂。左为厕所,中为香房,右为守庙人宿舍。守庙人一般是德高望重且无依无靠的老艺人。傍南北两墙是宽大的走廊,中间是天井。天井原存“大明永乐二年 华胜班”字样的铜质太平缸一口,毁于民国战火。
那时候,我同东湖山的曾华春是一个地方人,他引我进瑞凝班学戏。进瑞凝班的第二年就跟瑞凝班进老廊庙还公堂愿。一进庙我就看到一口大缸,我就问奶奶,大家都叫曾华春为曾奶奶,这口釭一满釭水做什么用?曾奶奶说这是太平釭,防火用的。上面写的华胜班等字样。常德府有四大名班,到了每年的腊月,各大戏班基本上封箱停演了,准备过年。但是,四大名班总有一个戏班进驻老郎庙,还公堂愿。老廊庙贡的是老郎菩萨,也就是梨园的祖师爷。
1949年8月前后,常德及附近诸县得到解放,各戏班得令等待改造,以便构建“一县一团”格局。在安乡演出的天元班改名为“文锋湘剧团”。1952年由汉天元班改名的“民间剧团”与天元班合并,去湖北石首县,称“石首县文锋剧团”。1955年该团被公安县接受,于1956年改名为公安县汉剧团,1959年改为公安艺术剧院一、二团。
在汉寿演出的瑞凝班之归宿则较为曲折。由于汉寿县境内的“汉同乐班”与“双美班”拥有较强的群众基础,瑞凝班不得不在洞庭湖区各县流动演出。1953年该班为华容县接管,定名“华容湘剧团”,1956年该团再调慈利,更名为“慈利湘剧团”,1959年,又改称“慈利县汉剧团”。
1949年冬及次年初,同乐班与文华班先后从桃源陬市返回常德,分别进入天声戏院和大河街,同乐班改称为“文艺湘剧团”,文华班改称为“文化湘剧团”,1956年9月,市政府下文将两团合并,组建了“常德市湘剧团”。首任团长为万金红。与此同时,湖南省内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汉剧团,如桃源县汉剧团、慈利县汉剧团、汉寿县汉剧团、永顺县汉剧团、花垣县汉剧团、龙山县汉剧团,省外的有湖北公安县汉剧团,贵州的铜仁汉剧团等等。
文华、同乐两班的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成为常德地区人才最多、设备最齐、演技最高的剧团。而其他县级剧团因人手不够,还向常德剧团申请借人,结果,朱明禄等人支援慈利、袁忠宪等人支援桃源。1957年4月,常德市人民委员会报请省政府,要求更改市湘剧团和剧种名称。5月,湖南省文化局批复同意,常德剧种改称常德汉剧,剧团正名为“常德市汉剧团”。
自此,常德汉剧团开启了新的历史航程!
(第一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