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8007367799

联系我们CONTACT US

24小时咨询热线

18007367799

湖南隆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007367799 周老师
邮箱:1318274130@qq.com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动态 > 文化动态-2018文化动态-2018
李其霖:晚清與湘軍
李其霖:晚清與湘軍

 清朝的軍隊濫觴於八旗軍,然而八旗軍隊大約在康熙年間即已不堪作戰,已不是驍勇善戰的軍隊了。取而代之的是由漢人所組成的綠營,也稱之為綠旗軍。從康熙朝至道光朝,近170多年間,綠營兵ㄧ直是清朝的主力部隊,然而經歷了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太平天國之役,綠營軍的敗相逐漸顯示出來。就在大清即將崩滅的情況下,湘軍挺身而出,成為清朝當時的主力部隊,保全了數十年的大清江山。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湘軍挺身而出,相信清朝肯定更是片體鱗傷,難以想像。

    湘軍是一枝有組織、有謀略、善作戰的軍隊。在太平天國期間,清廷江南大營、江北大營被殲滅之際,湘軍鞏固了大清江山,讓大清國祚得以延續。清法戰爭期間,法軍殲滅了清朝南洋水師,轉往臺灣基隆、滬尾(淡水)及澎湖作戰。當時湘軍將領曹志忠與當地居民組成的兵勇以及淮軍共同堅守基隆,免於讓法軍由基隆進入台北。從基隆暖暖等古戰場的攻防即可看出作戰之慘烈。法軍因戰略改變,轉往淡水河口進攻,熟料湘軍將領孫開華率龔占鰲、李定明、範惠意等人,早已在滬尾與淮軍、臺灣當地土勇進行防務規劃,做好完全準備請法軍入甕。法軍在淡水洋面不得其門而入,在找不到立基點的情況下,亂了思緒,作戰方針雜亂無章,敗相已現。防守於滬尾的清軍在眾志成城之下,順利擊退法軍,為清法戰爭寫下歷史上關鍵性的勝利之役。湘軍保臺衛民的功勞居功厥偉,成為美談。

    然而湘軍與臺灣的聯繫並不是只有這一樁。早在咸豐朝以後,湘軍取代臺灣班兵陸續防衛臺灣。如在同治五年(1866)擔任臺灣鎮總兵的劉明燈(張家界人),在宜蘭開山撫番時,於草嶺古道留下虎字碑、雄鎮蠻煙碑。於屏東巡防時,也在車城福安宮留下碑文。在滬尾我們可以看到六個湖南勇的墳墓,他們於光緒七年安葬與此至今,墳墓一直被保護著,其他在臺灣各地皆留下了許多湘軍的陵墓,可見在臺灣各角落都可看到許多湘軍的足跡。

    除了劉明燈總鎮在臺灣留下一些碑誌之外,來臺灣進行軍事防務和開山撫番的湘軍人員特別之多,如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陰人、劉璈(-1889)湖南臨湘人、楊在元,湖南寧鄉人、孫開華(18401893),湖南慈利人、楊金龍(1844-1906),湖南邵陽人、楊岳斌(18221890),原名載福,湖南乾州廳人、曹志忠(1840-1916),湖南湘鄉人等。他們在臺灣期間累積了相當多之官聲,以為後代稱頌。

    目前可知,在臺灣與湘軍有關的古蹟甚多,除了淡水和基隆的相關古蹟之外,尚可踏查的還有屏東鵝鑾鼻燈塔,鎮海前營:駐防鵝鑾鼻,並於協防鵝鑾鼻燈塔的興建。高雄甲仙鎮海軍墓,現存墓碑85座。澎湖文石書院,劉璈修建。臺南大西門,劉璈石刻「永固金城」。苗栗縣卓蘭鎮忠烈祠,昭忠廟,舊名軍民廟,祭祀與泰雅族作戰而死亡的三千餘名湘軍。這些都是目前大家耳熟能詳之地點,然而,尚有許多湘軍足跡所到之處必須繼續研究、找尋,這部分有待有志者進行探究。

    周教授研究湘軍歷史多年,爬梳了浩瀚的史料,累積了相當多的研究成果。現今出版《孫開華評傳》專書以饕讀者,足以證明周教授是湘軍歷史研究之大家。本書的出版將更有助於我們了解湘軍的歷史進程,周教授的貢獻值得肯定與讚賞。 近年來,各地單位對於研究湘軍或清法戰爭等議題投入人力甚多,也代表這方面議題之重要性獲得更多人的重視與肯定。在越多人投入研究的情況下,相信有關湘軍的相關議題,以及史料的發掘、收集和整理將愈趨完整,這對於我們認識湘軍將更邁向一大步,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李其霖臺灣高雄人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此稿为2018年3月10日在《孙开华评传》首发暨海峡两岸孙开华研究学术交流会上发言稿)

分享到: